新華網武漢10月17日電 題:同樣的水位,不同的意味——記南水北調中線丹江口水庫刷新曆史最高水位
  新華社記者羅鑫、吳植
  17日晨,位於鄂豫兩省交界處舉世矚目的丹江口水庫漲至160.07米水位,與1983年漢江發生特大洪澇災害時創下的歷史最高值持平。然而,相同的水位,在時隔31年後的今天,卻有著完全不同的景象和意味。
  記者來到壩頂高程為176.6米的丹江口大壩之上,只見大壩巍然屹立,猶如一隻強有力的臂彎將一庫清水輓入懷中。開闊的水域波瀾不驚,清澈透亮,遠遠望去,就像鑲嵌在綿綿群山間的一顆巨大的綠翡翠。這正是有著“亞洲天池”美譽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核心水源地。
  丹江口水利樞紐管理局水庫調度中心副主任劉松欣喜地告訴記者,今年秋汛以來,水庫水位持續緩慢上漲,目前的高水位意味著國家既定的南水北調中線汛後向華北通水的目標越來越有保障。屆時,一庫清水自流北上,將潤澤京津冀豫4省市億萬人口。
  大壩下游是湖北省丹江口市的主城區。城裡熙熙攘攘,車水馬龍,許多市民在城市廣場上悠閑地鍛煉身體,並不像記者那樣關註水庫水位無聲的漲跌變化。但在許多人的記憶深處,1983年10月7日的160.07米歷史最高水位卻有著不可磨滅的印記。
  當時的丹江口大壩壩頂高程為162米,桀驁不馴的漢江水在風浪的作用下,似乎隨時都可能造成災難性的後果。
  時任丹江口水力發電廠運行分廠書記的崔久成曾寫下這樣的回憶文字:“當時水情非常緊張,你站在壩上最低處,幾乎可以用手在上游捧水洗臉,站在下游尾水區,洪水掀起的巨浪沖打在廠房及尾水的壩體上,驚天動地,聲震如雷,看著下游翻滾的巨浪,令人震撼……”
  一些市民回憶說,當時的丹江口市,警報拉響,全城驚動。“要漫壩了,快逃呀……”不知情的民眾驚慌失措,相互攙扶,背上值錢的家當往山上躲。也有人在這場防汛搶險的遭遇戰中立下“壩在人在,戰鬥到底”的誓言。
  31年後的今天,丹江口大壩已在加高工程中“長高”近15米,正常蓄水位由157米提高到170米,庫容相應從174.5億立方米增加到290.5億立方米,成為我國僅次於三峽的第二大水庫。通過科學調度,丹江口水利樞紐不僅將為漢江中下游發揮更大的防洪減災效益,還能年平向北方調水95億立方米,緩解用水緊缺。
  17日14時,丹江口水庫水位繼續抬升至160.08米,大壩上游醒目的160.07米歷史水位線悄然淹沒在水下……
(編輯:SN12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izleauah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